凡客折騰一圈又回歸品牌定位的本質,其實這才是凡客聰明的地方,規律一定是存在的,但我們要動態的看它而非靜態。敢于挑戰規律鉆規律的空子,并在它發怒之前主動順從它,這才能獲利,循規蹈履的企業無法大成。就像歐洲戰神拿破侖說的:進攻,進攻,撤退。
近期凡客動作不斷,做了一年多減法后繼續調整組織結構,除了繼續通過合并一些部門做減法外,凡客開始強化“專注”以及“創新”,計劃在海外業務以及移動互聯網業務發力。除此之外,凡客還宣布引入
李寧限時特賣,開始在品牌+渠道方面做探索。
根據凡客內部消息,此次調整是是從創新、專注、優化三方面來進行的,創新方面,原負責手機業務的助理總裁欒義來負責移動創新事業部,原負責凡客供應鏈的賈加負責海外拓展部。專注方面,繼童裝、箱包等單獨成立事業部后,產品襯衫從第六事業部中分拆,成立襯衫部。凡客將品牌部、公關部、新媒體推廣部和企業文化部合并,形成品牌傳播中心,該部門由去年加入凡客的媒體人沈威風負責。
記者獲悉,凡客的整體策略是,將一些未來業務以及核心業務拆分出來重點發展,以給予其更大的激勵和自由度。而這也是凡客自去年采取橫向“縮減”戰略(削減供應商、裁員、供應鏈向越南遷移)并取得成效以來,在原有業務上施以縱向的“重拳”并擴大業績。
陳年曾一再強調電商要向傳統行業學習。他說:論壇討論整個傳統
服裝行業的大變革,比討論服裝電商品牌、談論電商本身,更有意義。凡客追求的是時尚的、高性價比的、服務的,這是品牌的三要素,回應品類擴張:快速成長是任何一個品牌都要面對的,過去兩年凡客快速成長,發現有很多失控的地方,2012年凡客真正過億件,凡客當初快速成長沒錯,后面的大調整也沒錯;資本的問題不是問題。
獨立電商分析師李成東表示,“如果說以前凡客砍SKU、縮減業務線等是在做除法,那么現在凡客在移動創新和海外就是做乘法,一些產品線單獨拉出來是在做加法,合并一些業務線就是做減法了,這兩年時間,凡客沒少做加減乘除。在去年四季度凡客號稱已經盈利,看來今年真的是為了IPO做鋪墊了”。
凡客垂直電商遇困境嘗試平臺化
3月26日,消息稱凡客稱目前正在試水VANCL.COM平臺化。而來自VANCL.COM的搜索結果也表明,大量V+的第三方品牌正在逐漸被引入凡客,凡客與V+平臺可能也將逐漸融合。有分析人士認為,此次vancl.com試水平臺化只是在經歷過品牌運作的高庫存風險之后的一次贏利方式的新探索。
據悉,V+平臺(vjia.com)是凡客在2010年上線的第三方平臺,主要定位服飾等時尚品牌銷售。雖然同為凡客旗下,但二者之間的區隔明顯:前者是垂直電商平臺,后者是凡客自有品牌銷售,從在線形象上二者之間相互獨立。
凡客的定位看似復雜:從賣襯衣到通過品類擴展做平臺,再到回歸品牌,繼而又開始試水平臺。在外界看來,這是典型的戰略搖擺,而新組織架構更加扁平化和專業化了,開始發力海外拓展和移動創新。
記者獲悉,2012年,凡客經歷了一整年的庫存清理、組織變革和供應鏈優化。一整年的庫存清理為凡客回收了近10億元資金,凡客的庫存周轉期也已將至30天以內。對此,陳年公開表示,凡客已經回歸正常體量,實現了“自我造血”,也能夠達到贏利。
在不久之前,凡客全資收購了原創服
飾品牌初刻,收購被業內解讀為凡客自有多品牌運作模式的開始。而對于此次試水平臺化,前述分析人士認為,凡客之所以選擇低調的方式來試運行平臺化,可能是因為凡客想選擇一個更加安全對品牌沒有折損的方式來探路。
有專家表示,凡客折騰一圈又回歸品牌定位的本質,其實這才是凡客聰明的地方,規律一定是存在的,但我們要動態的看它而非靜態。敢于挑戰規律鉆規律的空子,并在它發怒之前主動順從它,這才能獲利,循規蹈履的企業無法大成。就像歐洲戰神拿破侖說的:進攻,進攻,撤退。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莫岱青在接受IT商業新聞網記者采訪時表示:我覺得凡客一系列的調整是打造其品牌,讓自己的品牌更加深入人心。它目前遇到的問題跟很多垂直電商一樣要如何生存下去,目前是垂直電商的一個瓶頸,不少垂直電商遇到生存問題或是倒閉或是被并購。凡客是垂直電商向品牌電商的轉化,算是比較新的模式。
看來陳年并非墨守成規,已經放下了品牌理想,可以預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凡客將會品牌與平臺并行,走一條品牌商兼渠道商的道路。